四兩撥千金
https://www.sohu.com/a/302629681_115708?scm=1002.0.0.0狂挂25倍杠杆收购爆仓!光大证券一整年白干,中资财团50亿被坑!
3年前,光大证券的子公司光大资本与暴风集团等公司设立了浸鑫基金,收购英国的体育赛事版权公司。彼时,国内资本出海投资国外赛事相关产业的风头正盛,谁曾想不到两年,这家运营不错的公司就倒闭了,而光大资本与暴风集团因劣后级身份,成为此次亏损的主要负责人。
然而,暴风集团现在因资金链困难自顾不暇,而曾签署了《差额补足函》的光大资本似乎需要挑起一揽子责任。
6年前“乌龙指”事件音犹在耳,光大证券因风控问题导致自营业务元气大伤,而如今风光不再的光大证券需要多久才能消化这次投资的失利?
3月19日,光大证券公布了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同比减少96.60%。对于下修公告的原因,光大证券表示,主要是因为公司旗下子公司的一笔投资出现风险,因此公司计提了相关预计负债及资产减值准备。
而这笔投资,直指MPS破产导致中资财团50亿优先级资本尽墨,而作为兑付方的光大证券在投资6000万的基础上,可能要承担达15亿的损失。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光大证券披露关于全资子公司重要事项的公告,由光大浸辉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浸鑫基金已临近到期日,投资项目出现风险,且因涉及多家境内、境外主体,此事未来给光大资本带来的预计损失暂无法准确估计。
而对于无法估计的原因,或许在于浸鑫基金另一家劣后级承兑方暴风集团自身财务濒临崩溃,或难以承担自身35亿差额补足金额所致。光大证券这次要背多大的锅,实难尽数。
光大“坑”人再坑己
这件事要从2016年说起。
2016年,光大浸辉联合暴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设立了浸鑫基金,来收购MP&Silva Holdings S.A.( 以下简称MPS)股东持有的 MPS 65%的股权。公开资料显示,MPS公司是一家运营分销全球体育赛事版权的公司,彼时其曾运营诸多世界顶级体育赛事的版权资源。
没想到,MPS被收购后日渐没落,2018年10月17日,MPS被英国法院宣布破产清算,公司资产和收入将用于偿还债权人。
对于MPS破产,有报道指出,MP&Silva的衰败也正是由于中资的入驻,因在浸鑫基金入主后,一方面,MP&Silva的三位创始人已经不再参与关键决策,而是将重要事务都移交给中资一方,导致决策效率大不如前。另一方面,浸鑫投资基金的两大股东光大资本与暴风科技,似乎也无暇顾及版权业务的争夺。
通过天眼查发现,光大浸辉是光大资本的子公司,而光大资本是光大证券的子公司。
据悉,该基金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化基金,其中包括了优先级出资人、中间级投资人和劣后级投资人。而光大资本和暴风集团分别以LP身份出资的6000万元和2亿元均是劣后级出资。而彼时光大资本还签署了《差额补足函》,如果优先级合伙人不能实现退出时,由光大资本承担相应的差额补足义务。因此,尽管光大资本出资不足2%,却需要为这桩投资的亏损埋单。
来源:天眼查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浸鑫基金的股东名单中共包括了14位出资方,出资规模共计52.03亿元。其中招商银行和华瑞银行作为优先级投资人加入了此次收购,分别出资28亿元和4亿元;其次为出资6亿元的嘉兴招源涌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有意思的是,据券商中国的报道,光大资本愿意签署具有兜底性质的《差额补足函》的前提是,暴风集团及实际控制人冯鑫实际也给了光大资本一定的承诺。
浸鑫基金成立之初,暴风集团、冯鑫与光大浸辉签署了收购MPS股权的回购协议,冯鑫向光大资本、光大浸辉出具了《承诺函》,约定暴风集团及冯鑫对浸鑫基金所投项目即MPS公司65%股权承担回购义务。但截至目前暴风集团及冯鑫未履行回购义务。
事实上,2016年如日中天的暴风集团目前已经自顾不暇。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冯鑫持有暴风集团的几乎所有股份都已经被质押。冯鑫也曾在2018年下半年能公开表示,其个人并无太多的其他资产。
光大证券CEO薛峰曾对该笔收购寄予厚望:“中国拥有人数最多的体育粉丝,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我们希望与我们的合作伙伴,暴风和MP&Silva携手一起开拓中国市场。”而后暴风遭遇风暴,连锁效应接连不断,MPS破产或许在意料之中。
又是冤大头光大?
光大证券是国内老牌的券商,于2009年登陆资本市场。
当初光大证券的母公司光大集团与国内其他三家国有金融控股平台招商局、中信、华润齐名“四大国资财阀”。而后光大集团被其余抛远三家实力产融平台抛远。
2007年,光大集团曾一度处于技术性破产阶段,在唐双宁接手后,奋起直追,首先引导上市的就是光大证券,其对于光大集团的意义非凡。
而作为老牌券商的光大证券,其以资管业务自营业务为特色,甚至一度可与东方证券比肩。然而一起“乌龙指”事件,让光大证券元气大伤,重创了自己的自营业务。
2013年8月16日,由于光大证券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统出现问题,其自营账户大额买入,造成股市大幅波动,对证券期货市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事后,证监会处罚决定没收光大证券非法所得,并处以5倍罚款,共计5.23亿元罚款,停止了光大证券从事证券自营业务(固定收益证券除外),暂停审批光大证券新业务。同时,相关责任人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成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者、期货市场禁止进入者。
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当年光大证券的业绩。年报显示,2013年其全年营业收入40.2亿元,同比仅增长10.7%,实现净利润2.84亿元,同比下降72.56%,成为上市后的历史最低点。尽管随后几年,光大证券在自营业务上奋起追赶,但是同行们的发展,也让光大证券在此业务上不占优势了。
来源:老虎财经整理
近年来,光大证券的业绩忽高忽低,2015年营收和净利润一度分别达到166亿和77.5亿,但是在2016年大跌近60%,仅分别为91.6亿和30.8亿。
从时间上来看,这一投资发生在“唐双宁时代”,而2017年12月,光大证券进行了重大人事变动。2017年12月12日,唐双宁卸任,现年63岁的他不再担任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由招商局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晓鹏接任。然而光大的水逆并未解释。
香港业务连番爆雷
2015年至2016年,以光大集团为主的金融业务积极向海外业务端进行拓展。2015年光大集团赴港并购港资券商新鸿基金融,当时的代价为现金40.95港元,折合人民币32.23亿元,收购比例为新鸿基金融70%股权,并产生13.47亿元商誉。
而在2016年,光大证券对其在港控股子公司光证国际完成全额私有化,并支付对价7.94亿港币,产生净资产溢价2.27亿。而在2017年,光大集团对其在港金融控股平台光证金控进行增资。
在整合完成之后,原以为光大证券就此完成在港业务布局,在等到的却是连番商誉减值。从2014年至2017年,光大证券对在港业务计提资产减持累计3.83亿元,其中2017年一年的减值金融就达到2.17亿。而这笔商誉减值则直接导致光大证券2017年净利润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前提下却不得不吞下零增长的战果。
另一方面,光证金控的净利润已从2015年的亏损2300万元扩大至2017年的亏损2.5亿元。
如今,光大在海外业务探索上仍然不遗余力,历史包袱却不断出现爆雷。
引起上交所关注
业绩的大幅修正也引来了监管注意。3月19日晚间,上交所对光大证券下发监管工作函,指出此事对公司及投资者影响重大,要求光大证券做好四项工作。
1、应当全面核查前期光大浸辉下设基金对外投资项目损失及差额补足义务等事项,查明是否已履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和决策程序,并核实相关责任人员。
2、应当就前述投资事项涉及的差额补足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化解相关风险,挽回公司损失,积极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3、应当全面自查造成本次投资损失的内控管理缺陷,梳理公司日常经营风险,完善内部控制程序,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4、应当与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充分沟通,依法依规做好上述事项的会计处理,按规定编制和披露年报,确保年报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